▍信任自己的內在,區分腦袋的聲音
這一陣子的奧運熱度,
腦海裡浮現的都是國旗歌的旋律(應該很正常吧)
臉書滑開也有超多羽球教學短影音。
我的回憶也跟著這個熱門的主題開啟了一波。
/
大學時進入了羽球校隊,
在某次的後跨腳步練習中,
教練要我跟隨模仿學姊的步伐,
我很認真地跟在旁邊拆解動作,
亦步亦趨原封不動地模仿著。
「不對,再來!」教練這麼說。
「不對,看清楚再走!」
又不對?我明明看得很清楚啊
「不對不對,不是這樣,再來!」
我很確定自己每個腳步的順序、距離、節拍都跟學姊一樣,
但是都達不到教練的要求,
幾次下來之後,教練已經有點不耐煩,
我也開始有些急躁與自我懷疑。
後來就不管三七二十一了,
不看學姐,順著身體的感覺與節奏將腳步跨出去。
「對!就是這樣!繼續!」
咦?對了?就這樣?原來我會啊
那剛剛真的沒有跟對步伐嗎?
後來跑去請教學姊,
才發現原來學姊是左撇子,跟右撇子的步伐是相反的,
教練,你這題難度也太高
條件與習慣不同,
模仿起來也是真真不容易的耗費心力呀
最後關鍵還是得回到 #自己身上。
這件事情讓我留下深刻的印象,
幾年前上身心靈的課程與指引教練研習時,
這個練球小插曲就很常被用來練習記住「信任自己身體」是這樣的感覺。
/
相較於身心感受,「大腦」顯得相對理性。
例如:
當你的全身感受都在說,
你愛眼前這個人、想跟他結婚時,
大腦就會跳出來說:
「他有車有房嗎?經濟穩定嗎?」
「你跟他結婚會幸福嗎?」
那到底要結婚還是不結婚
又例如:
當你全身上下內心都在吶喊,
天啊我好喜歡做花藝喔,好想要以這個為工作!
大腦就會跳出來說:
「你這樣賺得到錢嗎?」
「你的技法夠好嗎?」
「你的作品會有人喜歡嗎?」
那到底要跨出去還是縮回去
當大腦與內心吵架不合一時,
就會產生自我衝突與自我懷疑,
這其實相當拉扯與內耗。
其實大腦愛潑冷水也不能怪它,
因為它的工作本來就是做出分析判斷、輔助規避風險,
只是現在的人都很依賴大腦做決定,或是過度上腦,
很容易被大腦的聲音給帶走而 #忽略內心感受。
大腦的聲音是學習來的,
那可能來自成長過程中所聽到的
社會價值觀、旁人的看法、他人的眼光、生存的恐懼。
這些都有可能將你內心真正的想法淹沒,
在焦慮、混亂、生存壓力之下,
做出失去本心或慌不擇路的決定,
而衍生後續一連串的不舒服與痛苦。
例如:
被周圍的聲音綁架,為了做而做、或跟風,
因為匱乏而盲目的學習很多項技能,甚至累積了很多張證照,
卻無法創造出自己想要的風格與人生風景。
/
作品無法展現自我風格,
並不是因為技法不足,
而是源自於底層內心的混亂與不夠清晰。
技法可以學,
釐清自己需要有意識的覺察。
心流創藝課程的設計,
主要是引導覺察、探索與蛻變,
形塑 #個人自我風格與開啟創意源頭。
在這之前,還有一件更重要的事,
是帶領你穿越紛亂的層層迷霧,
停止內耗與自我懷疑,
清晰自己,看見自己潛藏於內在的光芒與暗處,
信任自己,覺察這股能量流動的樣子,
感受它,順著能量,區分真正的心之所向。
我結合過往所學的身心靈指引
以及大大幫助過我的工具,
以「俯瞰」與「沉浸」兩個角度,
架構心流創藝課程很重要的部分。
我和小戴親身體驗,紥實走過後,
身心因找到清晰的方向而 #安頓沉靜下來,
這樣的踏實感,
讓我們感受到能量放在要前往的道路上的豐盛,
而不是匱乏內耗,
即便內耗,也能在短時間之內聚焦回正軌。
透過這個課程設計,
將導出的實際結果套用在 #花藝/#藝術類 的領域上,
會淬鍊出更接近真實的你的特質與風格,
啟動內在創意因子,一發不可收拾
同時,這個課程也適合想要 #改變現況、#轉換跑道 的人,
對於 #重啟人生新階段 也很有幫助,
是適用在任何人生議題或領域的系列課。
/
這將會是一段不可思議且真實的旅程,
梳理內在、開創自我風格、清晰人生風景。
「 #你所尋找的寶藏一直在你心中 」
課程即將上線,請持續追蹤紛絲團喔~
#心流創藝課前概念導覽